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微型电动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国际论坛沙龙实录

微型电动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国际论坛沙龙实录

第一电动网 综合报道

  2012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1月10日在海南博鳌隆重开幕,”微型电动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国际论坛”沙龙全文实录:

  刘刚:今天大家也看到了,一下午都紧张讨论,从我自我感觉说我们最后的报告,我也是现在才看到,因为我们一直在交流。我前期做过一个研究交流论坛,大家对这个产业,大家对这个报告看完以后也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特别对新技术,我对这个产业的判断是什么,就像一辆火车在10迈的速度,刚起步,这意味着你想上这个车的话你跑一跑还能赶上,抓到把手就上去了。如果这个车要到100迈的时候如果你想上就有危险,产业已经起来了你很难进入。为什么有这个感觉,因为我在天津调研过很多企业,我们行业里面有一个松正企业,松正老总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说2001年电动汽车刚起来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不久,所以他辞职为人家的自行车企业做电控系统。让他没想到,随着产业的成长,他用自己的企业用3年左右的时间做到了3个亿。所以这个时候就不放过电动汽车的机会,他给电动汽车电动大巴作电动控制系统,他又经过三年又做到5个亿了。所以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家不要用传统产业的眼光来看。这是我们现在说的微型电动车产业化。我们现在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的产业真正制造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问题。我想请各位嘉宾谈谈下一步我们如何制造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首先有请孙总。

  孙晓东:谢谢刘院长。我们公司2009年成立,在前一年一直致力于做海外的中高端的电动摩托车的动力集成系统,当时我们选这样一个市场方向实际上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一个原因是我们在08、09年开始做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已经起来了,时速已经是60公里了可是电动汽车还没影,我们过去多年积累的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就是能量转换的技术。而且我们过去20年主要是服务务的是海外的用户,更多的经验在这里。相当长的时间,从2009年的时候山东已经有少量的车在出来,我们一直很惧怕去碰这个市场,我们根深蒂固地和国外厂家合作的过程中对品质,当然国外厂家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对这个品质的水准要求放在那,所以我们一直觉得国内这个市场如果没有经过第一轮市场的验证,很可能如果品质太差太山寨没有办法做。经过这两三年的观察,尤其是今年国家的”十二五”新能源产业规划出来之后我们才有信心敢进入这个行业。站在我们的立场来看还是这个问题,怎么在客户对成本的要求越来越敏感,实际上今天这个调查看来用户对价格其实并不是首要的因素。中国的企业可能往往在做一个山寨的事情的时候,用非常廉价的产品把一个产业的格局打没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这可能是最需要避免的问题。当然不能好高骛远,你不能说你非要去拿着号称跟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去比、很高的价格是硬撞这个市场。我们认为能够把国外经过成熟运用的或者在在更高端的产品上经过验证的产品把它适当地简化,但是要保持这种格调,用在提升这个产业真正的内在的水准,你才能保证这个产业的发展,谢谢。

  林少波:我作为从事销售方面的讲一下,刚才调研写了对产品价格上不太重视,但是从我实际销售的过程中,老百姓对低速电动车的价格还是蛮在乎的。通过时风,按理说这个行业是时风带起来的,做了七年了,今年的销量是全国也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其实电动汽车的发展不能光靠企业,应该有技术,包括电控、电池,制造厂家可以把这个产品优化出来,但是真正要解决这个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是要靠电控厂家、电池还有一些驱动系统的一些完善。所以电动汽车的发展要靠大家一起做的,而不是靠一个单纯的生产厂家来完成的,就是这样子,谢谢。

  陈寅:有一个客观现实就是传统汽车是经过120多年的不断地改进、换代才到今天的地步。就是这样,即便是这样,我们传统汽车的很多初期投放市场的产品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条路其实确实是比较漫长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放正,要不断继续投入去不断完善产品,何况我们原来讲的汽车的概念是机械,现在的概念是由电力电子技术、由电子技术还有电池技术这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所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我们投放市场也有很多的问题,我想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地去克服问题、目前碰到的技术难题,同时从我们车企起来讲,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便用户在我们的技术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能够理解你们的服务做得好,它就会支持我们,使我们越做越好,谢谢。

  姜立岩:如果想要了解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车,要了解清楚到底谁是我们的消费者。可能到目前为止咱们的调查报告也好、量、地域覆盖可能并不完全有代表性,我们现在也在力图来更广泛地接触。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不跨越,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你也可以跑,但是你不能既不走也不跑,我们要尽快把我们的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摸清楚。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分两层,初期阶段和与时俱进之间,他的心理需求、心理与其会越来越高。初期要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满足基本的舒适性需求,还得要满足时尚性这个方面他们的心理需求。现在一方面来看我们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些问题,你基本性的功能,比如说ABS、转向助力加不加,这个根本就不考虑,但是我们的目标人群就给我们提到这个,说你必须得加ABS、加转向助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要尽可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我们的这个车,发展趋势一定是在功能性上、在舒适性上会逐步向传统车来靠拢,但是一开始我们会有取有舍,但是要听消费者的意见,消费者说我宁可加2000,我也要什么什么功能,假如消费者这么说,那我认为这个要加,因为市场选择我就要加。我想林总肯定是接触了大量的客户,所以这里边价格跟功能跟车型设计是辩证的关系,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我相信大部分的消费者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获得他想要的那个功能和舒适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去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目前来看我们的每一款车型要进行升级,所谓的升级一个是功能,我的判断是越来越全,然后舒适性和技术标准是越来越高,这是我对当前市场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王新兵:各位老师说得都比较全面。刚才也提到一个问题,山寨往往会毁掉一个行业。其实大家可以参考现成的行业,比如说手机。现在如果说山寨手机的量,肯定比苹果诺基亚都高,但是谁都想把企业做成苹果做成诺基亚,为什么?一个好的产品利润率更高。同时刚才陈总也说到,因为这是辩证地发展的。现在山寨手机里出现了像小米、魅族、华为这样的,他们在产品质量上有提升、在外观、时尚性上都有提升,他们从原本很山寨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他们将会成为新的苹果、诺基亚或者其他的。我想微型电动车肯定会经历这么一个发展。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陷入这个竞争,但是关注消费者的厂商会发现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质量更好的东西,渐渐地他们就会加更多的功能,渐渐地他会在同类的产品里脱颖而出。

  姜立岩:我稍微提一点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我特别反对汽车山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手机或者其他的这些东西它并不是直接和人的安全直接相关。像飞机没有人敢造山寨,因为它的安全关联度更高。所以汽车这个东西我认为它的影响太大,直接关联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像这样的东西就不能走这条路,这是我一直坚持的。

  林少波:姜总,山寨日语里其实就是copy,就是模仿的意思,山寨未必代表低质,美国的航空母舰就是山寨引过来的。实际上很多的模仿学习也是允许的。我们通过刚刚的讨论,各位老总都提到了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的市场可能是一个混沌状态,还没有充分发展,有一个数据表示得特别明确,就是对品牌认知度非常广,有的品牌根本就不是从电动汽车,比如比亚迪从其他的方面的认知对电动车产生的品牌的认知。所以大家记住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这样,开始对品牌认知都这样,后来三五年后逐渐实现品牌化。所以我现在就想问现在三位整车的老总在品牌发展上有没有什么考虑?

  陈寅:其实现在如果说国产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原来的十几年当中或者20、30年当中是别的品牌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从中央领导、专家对这种现象很不满意,但是我们自主品牌的创新也需要过程。所以我倒是有这么一种想法。就是其实我们现在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对我们自主品牌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原来你在那种情况下给别人造车非常难,而现在同一个起跑线,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是公平的,但是我前面讲的观点,要严格地安全科学态度,因为汽车的研发还有很多流程是不可以避开的,不可以走省的,省的话市场就给你颜色看。为什么韩国做得好,比如说起亚,韩国是从零部件做的,比如说底盘,说山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独立开发底盘的,底盘开发的时间和资金要求特别高,大部分都是可以模仿的。车身只要你想找都能找到开发的厂家。实际上我们说质量,最关键是零部件好不好。我们德国大众能够在中国站住脚,上海大众包括上海通用的发展要超过一汽和二汽,严格来讲一汽是中国汽车的发源地,二汽是随着一汽过来的,上汽基本上原来不是做汽车的,但是它零部件做得好,所以才有今天的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全国做到第一位。所以零部件对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我刚到一个企业,他说你没小毛病,没大毛病,我说你是搞质量的,对质量来说毛病没有大和小,质量好你就是好。所以我想关于这个,我的看法就是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要珍惜这一个机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就能赶得上,中国人有很多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勤奋我们努力,西方人比我们懒得多。我们很勤奋,我们在同一个起跑线,只要我们坚持、不怕失败,我们就能够赶上。

  刘刚:谢谢陈总,实际上我强调这个品牌,这三五年品牌的观念在哪,希望大家记住品牌是什么原则。如果提到一个产品,如果说到数品牌,如果说今天晚上我们喝什么酒,你数要喝点高粱酒茅台都是。如果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不能做到七以内,我可以说基本上是边缘的,很难生存,所以我为什么提这个问题,我希望各位。

  林少波:确实有道理,首先从一个生产企业,要从它的生产和制造方面来考虑,不会说同酒水饮料一样,通过一个短期的过程就可以,它需要一个一个过程,特别是汽车它需要讲究质量、安全,在这方面做起来之后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品牌效应。你像现在二轮的电动车现在生产自主品牌,那些小厂子基本上不行,所以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像需要和酒水一样短期就做到一个品牌,制造业的过程。

  姜立岩:其实品牌之路人人都想,没有那一家说它不想做品牌之路。你想要做品牌,我们首先说的是质量。刚才我所谓的山寨,可能我理解的山寨不是拷贝,而是粗制滥造。要说拷贝,我们的首款车借鉴了韩国的车,但是我们坚决反对你没有生产线,你没有内部质量的控制体系,在一个车间里丁丁当当,这是草菅人命,是坚决不可取的。质量是支撑品牌的第一个,再一个是服务的体系是否健全,是否能够延伸到终端去,是否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到这都得需要我们投入。第三个要做品牌首先你销量要好,对我们的营销的能力提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须要把销量提高。我们益茂虽然起步晚,但是在这三个方面认识得也是比较清楚,我们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比较高,争取通过这这三块尽快把我们的品牌建设起来。

  孙晓东:我们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厂家,刚才几位整车厂的老总都讲了,实际上我们这边的责任是非常非常重的。我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就是说存在就是合理,像山东为代表的低速电动车经过几年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有一个很强的合理性。比如说它选一个性价比问题,选直流的有刷电机,为什么,因为它很便宜,而且它很容易获得比较大的扭矩,控制起来非常简单,它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拿来就可以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存在不代表未来的趋势,大家知道苹果做得好,苹果的乔布斯从来不做真正的市场调查。如果福特当年做市场调查,人们会说需要更快的马。有些情况,如果说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作为负责任的推动一个行业的从业者,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要站在更高的点上去主导或者说推进这个事情,这样才能促进行业进展得更快。比如我们刚才讲的两个例子,一个是铅酸电池,我想只有两个出路,像今天讲的有更好的替代方法,还是列斯的体系同样的类似的成本,但是能使性能大幅度地提高,或者使污染问题能够快速地解决。还有电机,宝雅的电机可能30公斤重,平均效率80%左右,电机价钱可能有1600/1700块钱,如果换成永磁同步电机,这个电机的重量减一半,13-15公斤,它的效率可能从82%、83%提高到92%、93%,但是它的价格可能会会贵,可能会提高到2500,但是效率提高了10%以上,就意味这电池的容量会降低,电池可能会8000块,所以电池上可能这个时候是可以把它找回来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能现在大家都是闭着眼睛去往前推,你比如说电池,对用户讲一公里八分钱,一年以后用户就意识到换一个电池8000块摊到每公里一下子增加很多。实际上当用户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不再相信你的这句话。电机也一样,你有双电机你用起来很方便买起来便宜,但是用一段时间可能要换电刷,这套服务体系实际上建立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它非常分散,而且用户的水准很低,你又没办法高投入。从综合的角度来讲,如果说厂家有这个意识,能够配合起来,在技术上能够快速地寻找一个真正一体化的,或者说从整体上来设计,能够在保持价格不提升太多的情况下大幅度等改善性能,我觉得这才是使一个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途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尽更多的力量。

  王新兵:我感觉品牌首先是一个质量过得去的产品,它不一定要做第一位,但是它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刚才也说到了,山寨确实代表着低端,因为很多人在拷贝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是存在一个目的说我把现成的东西拿过来然后凑合卖出去,最后他的结果就是让所有的消费者一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想到这是一个坏东西。一个品牌的成长也是这些,如果一开始你只是为了快速地成长而卖一些低价的东西,那你的品牌建立不起来。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品牌,要有比较好的产品质量,然后要进行服务、销售模式的的创新,这些方面对消费者形成有口碑,我用你的产品用得舒心,可能比别的同样性能的产品贵上个10%,但是我用你的东西我会觉得顺,我用那个东西会觉得别扭,这可能就是一个品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刚:我们从消费者需求到品牌建设,这对整车企业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如果像我们过去那种传统汽车企业,质量不注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一个压抑的境地。大家都知道一个品牌的重要性到什么的程度,我刚刚在天津看过一家企业叫凌志,不是汽车是做服装的企业,它一年给区上的税是30个亿。我要去调研不让我看,我两次提出调研不让看,他说教授不需要看就一两道工序,是丹麦一家公司,从温州从浙江采购的服装贴上它自己的标签,买的时候68块一件,贴上它的标签680,所以它不让我看,就干这一件,就从这看品牌多重要。所以我们在低速电动车的产业,尽管是低速,稍微是低端的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品牌,可能在产业的后续是乏力的。我们还剩下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们请参会的代表,发表他们的看法。

  参会代表A:各位,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国家层面对微型电动车,这个证明现在有没有戏唱,现在电动车的标准出来就是只要达到80公里的时速应该就合乎国家电动车标准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将来知道有没有可能拿到许可证,正式作为汽车销售,请您给我意见。

  陈寅:其实现在主要是资质门槛,不是技术门槛,现在没有资质门槛,现在还有很大的障碍。之前我想过了,要怎么这个问题,所以我刚才发言的时候稍微带过去了,希望可以设技术门槛,但是后面的话我没有说,就是不应该设置资质门槛。

  刘刚:这个说法太好了。应该给政府政策制定的官员能够提供一下。

  参会代表B:各位生产的这些车我看到出口到欧洲通常都是按四轮摩托车销售的,但是中国是不承认四轮的,就是我们L类车的话我们只有L1到L5,就是两轮、偏三轮、正三轮,L6、L7就是轻四轮和四轮摩托车,在中国是不允许的。我也看到很多车厂出口的时候也是通过L7的认证,按照摩托车的认证你的车也能通过,做这块的都是摩托车的企业,我想资质也不存在问题。这一方面,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个行业的,有没有人在跑这方面的资讯,按照这个方面就是刚才陈总讲得很对,不是说你达不到,而是你轿车的生产资质我估计各位在座的是拿不到的。

  林少波:我们宝雅前期是做出口的,四轮我们也取得了EC验证,出口到欧洲的一款车,我不是涉及外贸,有些细节我不太清楚,但是我们确实两款车通过了欧洲标准。

  参会代表B:在国内这块应该是通不过的,我们的标准里没有这一类的,就是当摩托车是不许长成四个轮的,这一方面在座的我看大部分是摩托车行业的,有没有人在跑这个事情,工信部是什么样的态度、公安部是什么样的态度?

  陈寅:这个我来说一下。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比较堪忧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就是你靠一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去找关系去寻找,因为目前在我们整个汽车行业产能大于产量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解决呢?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在国外还是有市场的,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首先你企业有生存了,你有生存才可能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连生存都生存不下去,你其他的事情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在国外这块你讲得一点都没错,我们就是走这条路,就是用这个办法走出去,通过走出去以后,这个过程也是提升我们自己的品牌、提高质量的过程,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我们也在呼吁,在各种场合下跟国家多方相关部门呼吁,但是这个呼吁的效果多大,什么时候能达到说穿了我们企业还真的没有绝对权还真的没有办法评判。

  参会代表B:如果你把这个呼吁成汽车的话,那就要换一拨人来讨论了,应该是汽车厂的人来讨论了。就是说如果大家要呼吁的话,就像现在这个车要出口欧洲一样,它的法律身份是摩托车,现在有没有人在呼吁,这种车作为四轮摩托车,在中国应该取得身份,应该修改标准,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

  陈寅:关于这个问题我自身层面来讲好像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有一个迹象我看到了,在06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已经有我认识的两位开始把汽车的原来,强调电动车叫活动车或者叫纯电动车要求汽车标准来制定,和他们那次提出来轻量化和小型化,他们不是领导,是专家级的人物,我看到这个。包括去年好象有人也提出来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我们看到希望,但是在中国你要修改一个政策修改一个法规,确确实实不是我们车企所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不懈努力,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我们投资下去了,毕竟我们看到了很美好的前景。

  参会代表B:因为如果现在主要作为汽车的话,其实政府没有不容许你生产,smart其实比你们现在做的车也大不到哪里去。政府并没有不容许微型汽车或者微型电动汽车,如果说它是上汽生产的、如果它是一汽生产的,没有人不循允许它是小四轮。

  陈寅:如果这么讲的话我曾经也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20、30年前没有两轮电动车的概念,只有自行车、三轮车、汽车,汽车里面分几个等次。关于这个两轮电动车企事业有很大争议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不光存在了,还发展了。刚刚刘老师做的那个数据里面,1个亿的两轮车,实际上我之前也做过统计,也是1个亿的水平。那么壮大的队伍,你现在已经存在了,你怎么可能去消灭它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毕竟事物在变化的,其实国外可以这么说他比我们前进20、30年,国外为什么存在这么所谓的低速车,而且不需要驾照,14岁以上就可以得到驾照,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它也是通过一个发展阶段形成的,所以我想中国人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它一定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到这一步。

  刘刚:刚刚我讲的这个思路,另类管理模式,我也写过一个报告,对低速电动汽车、微型电动汽车和短途电动汽车采取一种另类的管理方式,不做汽车业不做摩托车,单独提。

  参会代表B:刘老师这种观点公安部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你的这种车太像汽车了,如果上路之后警察根本没法识别哪辆是真的汽车哪辆是假的汽车。

  刘刚:我曾经在天津自行车协会,我曾经对电动自行车也是做过贡献的。当年北京要封杀这车的时候,我们专门写了一个报告坚决反对对这种车进行取缔。因为它是8000-1万辆的保有量,真正使得老百姓享受到这种交通的便利,其中北京公安局给出的封杀它的原因,第一说是马路杀手造成车祸,我反驳他的第一个理由是什么,我说汽车制造的伤亡比这还大,你应该首先封杀汽车。第二说是污染,我说汽车的污染比这个还重,你应该首先封杀汽车,最后他采取了妥协的办法不管不问了,所以允许它的存在。所以现在的低速电动车我希望采取两种办法。第一你不问也可以,怎么办,让各省市自己探索自己的示范,实际上现在有三个地方我已经看到了明确了叫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已经是一个地方,对吧,我没说错吧?

  林少波:38个县。

  刘刚:河北也在做了,东莞也在做了。实际上我们要承认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首创精神,我这样做就存在合理,而且我发展确确实实是这样的话,那国家就是承认。中国整个经济改革开放的最大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不认可,当年我记得”杜仁生”说八十年代开会的时候只有安徽一省说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坚决主张做,其他省都不同意,最后就允许安徽试,最后试的结果是在全国推广。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政府有这种信心,如果政府真正要务实地做,那就得承认这种事实,我相信这种市场力量和民间力量。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也一直在呼吁,我对微型电动自行车很关注的原因是我看到了老百姓的这种需要。两轮电动车也是这样,当然我后来发现它们也有不好的地方,两轮车限速,结果有限速器,最后我就看到卖车的告诉老百姓说这个是限速器,你拔掉它才可以跑到50。而且我告诉你可以拔掉,这个有它的问题,但是整的来讲要尊重市场、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参会代表C:我特别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们是做锂电池的,我特别关心的就是像这种微型电动车,特别是山东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包括用户,对电池这一期的想法,有没有形成某些偏好是磷酸铁锂还是锰酸锂的、是聚合物的软包装的还是其他什么形的,大家有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未来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体系?

  刘刚:据我了解没有,实际上各个企业都在尝试,包括宝雅。

  林少波:没有,没有这方面的尝试。锂电我们现在也在储备,但是可能还需要时间。

  参会代表C:我们这边和孙晓东孙总我们这边一直在合作,从我们这边几年来我们有自己的新法,从中小型的动力电池里,圆柱型的18650的体系采用三元材料,它这种自动化的水平很高、小的单体,制造的合格性一致率很容易控制,主要解决成组上的结构性可靠性的问题,它的未来的性价比很好而且能量密度很高。我这边还没有做太多的交流,我这边担心的是我们动力电池以前一个认为动力电池就是磷酸铁锂,另外一个觉得动力电池就是大单体,小单体三元材料,是这样子的。我特别想了解市场的接受度。

  林少波:所以说作为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厂家的支持才能走得更快一些。

  刘刚:这里边其实就是协同创新。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咱们是六点结束,这个我们吃饭的时候再讨论。发现每次我开这个会,每次我的思想都更进一步,态度更坚定。我现在对国家给牌照我觉得是迟早的事,我甚至乐观地预期今年年底。咱今天六点半的会在今天上午开会地点,那个大的会议室。咱们随时再交流交流。谢谢大家!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747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