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息:“42万亿元投资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加上能源、产业流动等带来的投资效应,京津冀可能撬动的资本将达百万亿元。”当一名熟悉京津冀协调发 展方案出台过程的人士如此对外透露时,不禁感叹,投资拉动促经济的方式终于还是“击败”了消费。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是优质技术、产品的又一轮升 级,还是部分落后产能在地方政府GDP伪运算法则下的野蛮复苏,虽然现在谈还为时过早,但对于在高端制造本就严重落后的津冀地区而言,但愿这些地方政府的 领导个个都能抛开政绩和个人荣辱,扎扎实实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些实事。
随 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财政部为京津冀一体化开出的这份“预算表”已在 一些行业的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随着纲要的落定,各个部门也将迅速进入响应落实阶段,发改委、交通部和三地政府近日均就协同发展作出了表态或部署。
这 让不禁联想到了两年前,由国务院主导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 (2014-2015)》(简称“工作方案”),以及由环保部主导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而在这些政策中,都或多 或少的提到了有关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内容。在工作方案中,更是提出了明确的京津冀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
京津冀2014-2015年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
推广目标(单位:辆)
而这也成为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投资大潮的“开胃酒”。
“迪军”全面“攻陷”京津冀,投资30亿,产能15000
2012 年,比亚迪天津比亚迪开建,比亚迪将纯电动大客车的研发中心设在乐武清。比亚迪天津基地预期总投资为20亿元,一期投资额10亿元,实现年生产1万辆新能 源汽车的目标,项目初期主力车型以大客车为主。投产后,天津方面将逐步采购一定数量的比亚迪电动大客车投入城市营运。
两 年后,比亚迪再度到访河北。2014年10月,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的见证下,王传福与承德市长赵风楼签署一份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比亚迪承德新能源汽车及 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5000辆纯电动大客车。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将逐步在我市建设电 机、电控和动力电池等相关零部件生产线,不断提高本地配套比重,逐步形成北方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而 就在近日,比亚迪在承德举办的产品推介会上宣布,2015年,河北承德市将投放417台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打造北方地区最大规模纯电动公交车队,助力河 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完成。该订单包含比亚迪开发的多款新能源城市公交车,12米纯电动客车K9、10.5米纯电动客车K8、8米纯电动客车K7 等。
珠海银隆投资河北,商业设想还是家乡情结
2013年10月18日签约,20多天便做完项目征地工作;2014年4月12日,车间厂房破土动工,9月出样车,目前即将投产……
11个月,是它的速度——从2013年10月份签约,到2014年9月份正式出样车,仅仅用时11个月,这也创造了石家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
60 亿元,是它的总投资——这一由珠海银隆集团与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南北联姻”之举,在石家庄官方媒体对外发布的消息中,将是年产12万辆;一期投产, 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74亿元、利税总计23.2亿元。的超级项目。而根据石家庄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该项目投产后,首批将会优先供应石家庄900辆纯电动 公交车,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完成全部更换。
同 样是在2014年,银隆集团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在珠海宣布,该司将为北京生产首条纯电动观光巴士线路使用的车辆,该线路观光巴士将行驶在北京天安门、故 宫一带。而当人们纷纷纳闷,银隆集团究竟是何方神圣时,根据该集团简介,银隆集团,正是数年前,在厦门房地产界名噪一时的珠海银通集团。另据查阅相关资 料,银隆集团之所以投资河北,源于该集团董事长魏银仓的河北祖籍。
据公开资料显示,魏银仓是河北邯郸武安人,早年曾在武安成功创办银达交通安全设备厂,为当时刚刚兴起的高速公路生产交通安全设备,盛极一时。之后,他离乡南下,投资房地产行业,并最终获得成功。
2011年,邯郸市长李明朝先后两次带领由发改、国土、财政、工业园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大型登门招商团队,与珠海银通集团对接洽谈。随后,邯郸市委书记孟广军又亲自带队,多次到珠海与银通洽谈。
而 在比亚迪入驻河北前的2012年,香港国际经贸洽谈会上,邯郸市委书记孟广军与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即签订了合作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并签约了首期 建设的钛酸锂材料、储能系统、锂电池3个项目。根据公开报道,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首期投资52亿元。直到2014年,首批20台纯电动公交车终于在 邯郸亮相。
能源投资、基建或为主旋律?
在京津冀一体化42万亿元的基建投资之外,能源和产业转移等领域可能撬动的投资或达百万亿元。毫无疑问,环境治理、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关键词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都难以分开。
此 前有媒体报道,去年由中科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牵头的国家级调研组近日完成一项报告,提议国家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带建立新能源“特区”。报告提 出,计划未来10~15年内,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风电、光伏及光热项目集群,暨国家级新能源前沿技术示范基地,预计投资规模达万亿元以上。
此外,为了进行产业承接和再分配,三地早已掀起包括投资产业新城在内的热潮。上述熟悉方案出台过程人士表示,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化和基建的完善,这些投资将会成为后续的主要部分。
在博弈激烈的规划落定过程中,以交通为代表的基建协同发展是进展最为迅速的部分,5月5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在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也就是说,在2020年前,京津冀地区及相关产业将迎来平均每年7万亿元的投资机会。这些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三地将快速着手补齐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
另据相关人士获悉,《纲要》发布后,后续还将出台三年滚动实施计划,专项规划以及三省市地方协同发展规划。
201500507 发自北京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 第一财经日报
【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侵权或敏感内容,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